中国文化旅游
作者:365bet亚洲体育 日期:2025/11/10 10:26 浏览:
11月6日至8日,第三届徽州学术会议在黄山召开。徽州学者齐聚黄山,就徽学研究成果和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热烈的交流和探讨。记者对话皖学学会秘书长,聆听学界关于如何在更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完成皖学当代使命,实现皖学成果转化全面转变、服务社会的精彩讲解。 “安徽省是徽学的重镇和大本营。” ——徽学源于徽州历史的深处。记者:中国徽学学术会议在环山市召开了三届。您如何评价本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李国强:安徽省是徽州重镇和基地研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中国历史研究院愿进一步加强与安徽省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全国徽学专家学者合作,以加快新时代徽学发展壮大为己任,加快徽学体系中独立的徽学知识建设。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徽学对于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信心,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届徽学学术会议的召开,既是对百年徽学发展的总结,也是徽学研究的良好开端。徽学的下一个世纪,深化徽学研究的新起点。叶先恩:从这次会议来看,数据发现更加丰富,数据解读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视野更广阔,地位更高。加快构建皖学独立知识体系。我们知道,大量徽州文献的发现,引发了对徽州的研究。对胡氏文献价值的深入挖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重新审视。这一过程需要跨学科合作,整合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反映传统智慧价值的当代变迁。 “了解徽州文化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徽州文化闪耀中华大地 报告呃:为什么徽州文化历经数百年依然充满活力?李国强:徽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活生生的遗产。随着历代学术界的不断培育,以徽州文献、徽州遗存、徽州文化为基础,徽州文化形成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徽学。在我看来,徽州文化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依然充满活力,正是因为它孕育于中华大地,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残存特色,体现了中华伟大传统文化独特的宇宙观、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徽学之所以成为著名学科,正是因为它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包容了中国社会的丰富景观。明清时期盛行,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理论意义。占据中国学术界的制高点。可以说,了解回族文化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方静:徽州文化非常独特、个性化。这种个性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典型元素。这些人的消费以及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将产生国家和全球的结果。研究思想的碰撞和扩散,必将推动皖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下,皖学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于我们皖学研究者,特别是本土皖学研究者来说,要积极肩负起时代使命。 “提供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化风格建设的徽学研究。”——百年徽学研究有望迈上新高度 记者: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跨越”,徽学研究应有哪些具体建议? 刘道生:地球上有徽州文物一万多件,历史文献四千多件,徽州文献近百万件,这是难得而丰富的学术资源。徽州文化研究一直以来都有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互动环境,今天同样如此,对于助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本土经营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卞莉:徽学研究一方面需要从拓展视野、加强数字化、创新合作、国际化定位等方面重新出发。真正形成徽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独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科壁垒,凝聚研究力量,回应时代关切,促进安徽研究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引入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数字人文等多学科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李国强:徽州研究还有很多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需要解决。徽州研究的理论方法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徽学的体系建设仍任重而道远。徽学研究成果在中国现代化风格传承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认清徽学前沿和学术方向,注重传承和发展科学探究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路径,深入挖掘徽州研究新高度的主要内涵和当代价值,推动徽学研究迈上新高度。记者 金文静 袁中峰